80年代是台灣新電影的年代,具代表性的有《兒子的大玩偶》、《光陰的故事》、《風櫃來的人》等等。其中由陳坤厚及侯孝賢合作的作品也不少,最著名的一部正是《小畢的故事》。



  
  《小畢的故事》類似人物傳記片,由主角小畢鄰居小凡主述,從小畢隨母親改嫁,一直到小畢當上飛官為止。劇中觀點在小凡旁知及觀眾的全知間切換,椅旁知的觀察及情緒烘托劇情效果,全知觀點仔細描寫了小畢家中旁人無從得見的畫面,裡裡外外層層包裹,密實的搭起了樸實的情感架構,細膩而不濫情。


  故事中小畢一家除了母親的角色較為平版傳統外,小畢和父親都很有可看性。小畢的父親和他沒有血緣,雖然處處照顧小畢,但和兩個親生兒子比較下對小畢的關懷竟多添了幾分客套、閣闔,最後也因為小畢的頑劣爆發不滿的情緒。小畢縱使桀傲不馴,也並非全然壞胚子,他對朋友有義氣、犯錯會感到羞恥、有榮譽心,也談起純純的戀愛。這樣的角色相當可愛,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也不是聖人;他們有血有肉,和我們一樣有無奈、有悲傷,像我們一樣的生活著。
  
  電影中的情節非常可親,小畢的母親替他送便當、小畢和朋友下課後在街上按門鈴惡作劇、到租書店看漫畫,使我們得以一窺當時的生活風貌。尤其是當新生弟弟開始夜夜啼哭,無人得以入睡,小畢和父親一起在街上施行民俗偏方,希望能改善情況的段落,特別樸實入心,反映了那時純樸又富有活力的人民性格。


  小畢的成長在我們這個被好萊塢大肆進占,天天汲取誇張戲劇養分的今天看來,或許過於平淡,但這不就是我們的生長過程嗎?雖然我和小畢生長的年代不同,某些生活的元素還是共通的;像是大家一起站在操場升旗、聽著「向右看齊」的口令調整隊伍、帶媽媽的便當到學校、上課向老師敬禮、下課爭先恐後的衝出校門,多久沒有這樣的體驗?這樣的感觸,我又遺忘了多久?


  如小凡在劇中所說:「那些瑣瑣碎碎的事,現在回頭看來竟那樣的美好,越久越真,越久越美。」


  請別忘了那份純真的美好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