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通常是勝利者的文學,掌權者總自己披上翩翩彩衣,留給對立的一方的極有可能只是骯髒醜陋的破布袋。因此,同樣一段歷史,有不同逼近的角度,迥異的傳頌方式。

 




  

  特別模糊,眾說紛紜的部份,就是歷史的黑洞了。這種黑洞中西皆有之,在東方我們可以看到《大唐密史》、《孝莊密史》等等……哈維爾˙西耶拉的《秘密晚餐》,帶我們回到歐洲文化蓬勃的文藝復興時代。



 



  文藝復興時代這個詞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早在國中歷史課本裡,我們已有對這個時代的基本認知。在這個時代,眾家思想紛呈,思考方式回歸最初,以人為中心,蘊釀出不少偉大的藝術作品。一直遠遠觀望的我,感覺到的時代氛圍是浪漫且富包容力的。隨著西耶拉的文字,我貼近了那時的米蘭。在當時,以人出發的理念,古代哲學家的想法,受到貴族擁戴,因此削弱了教廷的權力。心有不甘的教皇,打著討伐異端的大旗四處剷除異己;貴族爲鞏固利益,紛紛將藝術家與學者們納入其羽翼。兩大強權彼此傾軋,真正的社會氛圍其實暗潮洶湧,不若想像中美好。



 



  李奧納多˙達文西大概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最神秘的人物吧。美術、工程、烹飪全才,不可思議的醫學知識,由左往右書寫的鏡文字,眾說紛紜的私生活。為ㄧ層層的謎緊緊包裹,於我們來說不過是則太完美的傳奇。《秘密晚餐》ㄧ書的主題由達文西繪於聖瑪利亞大教堂的作品「最後的晚餐」的謎團展開,在主角抽絲剝繭的同時,我們能在另一條劇情讀到不同的李奧納多。對徒弟的疼愛、信念的堅持、遇到危機會煩躁、情勢不利會擔心無奈,種種特質讓達文西鮮活起來,賦予他一代大師的風範與人的血肉,不再只是書中一個遙不可及的名字。



 



  西耶拉提到,藝術作品是可以閱讀的,明眼人能從中讀出隱藏的訊息;相同的,有心人自也能硬把自身想法加諸作品中。由此,作品不再單純,能拿來傳教,也能置創作者於死地,端看觀者如何解讀。這樣的理念,在書中處處可見,謎團主體「最後的晚餐」中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有眼睛不一定能看到,看到也不見得知道。



 



  「最後的晚餐」到底揭露了什麼驚人的事情,我想就留待讀者自己去發掘。在這邊想提一下書中提到的「記憶術」。古羅馬人在圖片中隱藏訊息,不同物件象徵的涵意各異,使用者輕輕鬆鬆就能記住瑣碎的訊息。讀到這裡,我發現前陣子興起的快訊記憶訓練班使用的方法竟相當類似,例如用一個女人的頭記憶台灣所有國家公園的位置;
高中
老師也曾傳授過把難記的資料運用巧思記在教室各處方便考試作答等等。好用的技巧果然不會被時光埋沒,中外古今皆然。



 



  《秘密晚餐》提出的真相,可能會引起某些族群的不安乃至憤怒。但若將個人主觀抽離,全心欣賞這部考證詳實的作品(書中九成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以另一扇窗欣賞似曾相似的風景,一定能有精采的發現。



 



  打開《秘密晚餐》,揉好ㄧ張往黑洞的入場卷,準備出發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