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大劫案》進行的模式, 90%像極了《瞞天過海》。

   兩者都有迷死人不償命的主角、偷天換日的騙術,甚至連美人計和動作場景都有,娛樂效果十足,難怪曾被改編成電影,並由史恩康納萊飾演傳奇主角皮爾斯。

   10%的差異在哪裡?答案藏在故事的時代背景裡。

   「火車大劫案」發生在十九世紀中期,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主政時期。當時工業快速發展,但大部分制度卻不健全,上流社會裡富人一邊誇耀著財富一邊抵抗崛起的中產階級,貧民窟則是犯罪的溫床。拉長的貧富距離間,有一段模糊地帶,同時也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具生命力的部份,一切最華麗的邪惡或不可思議的良善都屬於此。

 維多利亞時代成就了故事成員們的相異性,我們能在書中讀到迷人的紳士大盜、百變女演員、身手靈活的蛇人、擅長開鎖的鎖精,還有上流社會顯貴們的種面貌。

 由於《火車大劫案》麥可克萊頓根據維多利亞時期的真實案件改寫而成,在犯罪手法的解釋上自然沒有馬虎。克萊頓把皮爾斯計謀的每一個小環節拆開來講,如何打探情報、潛入豪宅的準備工作等等全部分節寫出,然後再每一節的最前面會有很仔細的時代介紹,讓我們在看到皮爾斯採取的手法之前先對他面對的困難先有初步的概念(介紹之精細幾乎可當歷史參考書讀)。

 舉例來說,當時還沒有電子儀器和炸藥,就連保險箱密碼都還沒誕生,所以開啟保險箱的唯一方法就是乖乖把鑰匙弄到手。社會環境的限制迫使皮爾斯ㄧ行人得祭出種種不可思議的手段去達到目的,然後因為環境一點小小的變動又得把計畫做大幅修改。

 《火車大劫案》一切的目的都極為簡單,就連皮爾斯本人的動機也只是:「我想要那些錢。」基於簡單的想法出發,透過天馬行空的方式,最終達到目標。不運用精密科技,只要有一顆運轉迅速的頭腦,及對人性簡單的了解也能成就一次奇襲,對我來說是一種心醉的浪漫。

 果然,特別的時代定能產生精采的故事,難怪維多利亞時代一直是故事書寫者的寵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