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推理小說該有峰迴路轉的推理或精心排佈的詭計,那麼請把《惡人》當作一般的小說來閱讀,這樣應該至少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為什麼這樣說呢?犯案地點、兇手、受害者,甚至手法在第一小節即以三言兩語交代完畢,接下來的章節圍繞著相關人等打轉,第三人稱觀點穿插自敘,乍看之下抓不出頭緒,仔細想想會從角色們交錯的生活感受出些戰慄的端倪來。

 
  亞力山卓˙巴瑞科提過:「儘管一個人追求的是一種生活,可是在別人眼裡,她過的往往是很多種不同的生活,所以就往往無法避免自己受到傷害。」誤解與揣測往往是悲劇的開端。在《惡人》裡,一個人物在持不同立場、態度的人眼中展現不同樣貌,衍生出各種悲劇;拿命案被害者佳乃來講,她在父母眼中是任性的女兒;和同事交往和大部分女性無異;大學生增尾覺得她是個膚淺可鄙的女人;而在曾發生關係的補習班教師眼中,佳乃又是個討人喜歡的女孩了、至於八卦節目的觀眾與主持人將她當成腥羶的議題加以消費。佳乃不是千面女郎,他人的眼光創造了無數個她,又因為旁觀而事不關己的加以批判,蓋棺定案,令人既唏噓且驚怕。
 
  吉田修一的每段描述幾乎都是以這樣的角度進行,讀者對角色們始終既熟悉又陌生,掌握他們所做的每件事,卻無法確定背後真正的動機。唯一真實的就是寂寞了吧。背負對變遷的無力感、尖銳的社會眼光、在高速運作的都會中無法言說的寂寞在字裡行間流竄,擦撞出失控與激情,但展現這紊亂一切的筆觸又清晰平靜的令人驚異。我想這就是社會的本質,像冰冷屏障中無處宣洩的岩漿,唯有冷眼能穿刺。
 
  身為冷漠又好奇的群眾之一,不知不覺評判/詮釋他人的生活/動機,也不知不覺的被他人評判/詮釋,誰是被害者?誰又是加害人?或者兩種身分皆具?《惡人》最大的謎團在人心,也在書名兩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