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提起童年總是少不了一連串遊戲,我們從不同花招中滿足好奇心,遊戲進行間,醜一醜二醜三,出槌最多次的免不了來點懲罰。處罰時間,童稚的狡詐單純混雜,有點可怕,卻很有趣。處罰結束,遊戲再開,又是一個循環。


  
 《奪魂鋸》挾遊戲之威,拋開童稚,重重機關向拼圖殺人魔(jigsaw)所謂「不愛惜生命者」洶洶而來,難以遁逃。遊戲開始,過程即是處罰,醜一醜二醜三不存,不照規則來就說再見。轉動的機件,飛濺的血肉,作壁上觀真是三生有幸。


   《奪魂鋸》系列以遊戲為手段玩弄人心,新穎的表現方式創造了驚悚片上新的地標。環環相扣的人物關係、接班人的出現與死亡、就連jigsaw本人也在第三集死去。從小成本到大製作,錢越燒越多,血漿用量激增。在jigsaw已死的第四集,會呈獻給觀眾什麼?



   第四集的時間點直接延續第三集,法醫從
jigsaw胃中取出宣告遊戲未結束的錄音帶,一位位受害者陸續登場,瑞格警官循殺人狂的指示試圖拯救同袍,FBI幹員則設法由jigsaw的過去找出真相。在一個個遊戲背後,模糊的人影浮現,到底還有誰牽涉其中?


   更多更離奇更痛的花招,屍快橫片地,血要溢成河。就是第四集的風格。相較前幾集著重密閉空間中的慾望角力,瑞格警官的救援行動像極了大地遊戲。完成一件件任務,一張張提示指出下一個地點,在汗水與鮮血中疲於奔命,尖叫聲蓋過人心的黑幕。數大真的不見得棒。





   以往的受害者總會提起他們爲何會被選上,何以為「辜負生命之人」,第四集中,有些死者死的讓我疑惑萬分,不曉得是否因為主事者不同,挑選對象的標準也改變了?電影未上映前強打的jigsaw過去也瞎到爆了,為什麼偉大殺人狂的背後總沒有個了不起的原因呢?還是殺人狂的保險絲融點都特別低?不然為什麼我們不會輕易去殺人,果然是構造不同。(毆爛)



 


   除機關外每集最後的爆點也很令人期待。但我實在忍不住要說,這次的爆的點實在太冷靜了啊啊啊啊──雖然在看的時候沒有特別懷疑那個爆點,但爆點出現的時候我錯愕了,怎麼能營造的這麼理所當然啊?明明該有震驚感覺的不是嗎?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形容那種違和感。就像看到一碗冒著煙的粥,一口喝下發現是涼的卻一點都不驚訝吧。



   雖然發了上面那些怨言,《奪魂鋸》並不會爛到讓我想退票啦(爆)。像我就滿喜歡場景的轉換方法,打開A點的門後切到B點的房間繼續另一段劇情;X看到的人影換別的地方站起來的Y。我覺得這種手法的震撼力比最後的爆點大耶:P


 


   《奪魂鋸》的原名是saw,既是鋸也是看。隨集數增加,觀眾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鋸子卻越來越鈍,越發無力了。當鮮血壓過人性,搶眼的機關占滿觀眾的視線,持續接受同類赤機的結果就是疲乏。在新任jigsaw即將開始拼湊新圖圖前,製片團隊是該停下來思考一下,該如何再鋸才不會鋸斷觀眾的保險絲。觀眾的保險絲斷了不會變成殺人狂,而是沒人去看殺人狂殺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