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月三週又兩天,胎珠暗結的焦慮,環境給予的壓力持續累積,種種不安累積至一天,沒有哭鬧或潰堤,我們只能略略聽見被擠壓到極限的靈魂發出的微弱呻吟。




  

  故事發生在1987年共產主義統治時期的羅馬尼亞,社會風氣保守沉滯,墮胎是嚴格被禁止的。因此在缺乏金錢的情況下,懷孕的大學生嘉碧塔和好友歐蒂莉亞的墮胎計畫注定難行。



   從題材來看,《四月三週又兩天》不是一部多特別的片,偷偷進行墮胎的少女、不成熟和謊言如何讓事情變的更糟、現實的醫師與自私的男友……更具衝突性的組合我們不知道看過多少回。




 



   簡單而真實,是我最喜歡這部片的原因。先不去討論當時的社會風氣有多壓迫,距離我們又有多遙遠。就人性的層面考量,我每個角色都能認同。我無法責怪畏縮的嘉碧塔,在暗地裡扼殺一條生命還賠上自己的好友的情況下,還能自若的挑起責任的人漫畫裡比較多;我不討厭歐蒂莉亞優柔的男友,由於雙方關係緊張,會做出那樣不誠懇的回應一點都不奇怪;就連對被女主角批為「爛人」的祕醫都充滿了認同,沒有人無條件付出,馬上就能到手的甜頭沒有人不想抓;同樣的,對於承受各方壓力的歐蒂莉亞我也同情不起來。這份疏離感竟那麼親切,現代人似乎經常被這樣「無心」的感覺圍繞著。 



  《四月三週又兩天》的步調沒有預告營造的那麼分秒必爭,導演克里斯汀穆基漂亮的用不到兩小時呈現了一天。精準的畫面語言,將戲裡戲外的距離掌握的很恰當,觀眾能輕易融入環境又不會被劇情牽著鼻子走,有思考的餘裕。觀賞的時候不用去在意暗喻或人物脈絡等等,可以以平常心感受,ㄧ如我們的每一天。

   片末歐蒂莉亞和嘉碧塔在餐廳無言對坐,畫面嘎然而止,靜默的幾秒後出現了完全不搭調的音樂搭配結束字幕。楞住幾秒後不禁微笑,精疲力盡不想再談的決絕對比不知該不該歸類於無意義的喧鬧,好像在哪裡感覺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