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了《傷城》少吃了一頓披薩,為什麼還是看的亂七八糟?時間、地點和人好像都不對。


  今天是大杯思X冰半價活動的最後一天,對吃一向很堅持的我這次本來不太心動,但我弟突然一句「晚一點就買不到了耶,如果國小放學一定會像蝗蟲一樣橫掃一空」莫名激起了我潛在的糟糕性格,「好想看別人買不到,嘿嘿嘿」(天吶我覺得好丟臉)。



     和弟弟到了最近的便利商店,在路途中好幾次覺得有這種想法很可恥決定回頭,拖拖拉拉下,還是到了便利商店前。透過玻璃門看到有三個人正在櫃檯付帳買思樂冰,限量的兩百杯一大早竟然已經賣掉40杯,我心中糟糕的火焰默默的燃起,買了一杯回家(還認真的思考要可樂口味還是橘子芬達……)。



 


  帶著殘缺的愉悅心情回家,我發現我現在根本不想喝啊。(天啊,我真的好幼稚。)於是默默的把那一杯冰進了冷凍庫。


  兩個小時過去,我打開影碟機準備看傷城。弟弟在冰箱冷冷的大喊:「冰沙變成冰塊,硬到可以當兇器了。」如夢初醒,我趕緊拿著硬梆梆的杯子回到電視前。


  也許因為DVD畫質的關係,螢幕一直都很黑,特寫鏡頭跳躍式的敘事法也讓我很難進入狀況。開頭三年前的劇情我其實沒看懂多少,只知道梁朝偉和金城武抓到了一個犯人,梁朝偉爆走了。


  接著故事跳到了三年後,關鍵的富商凶殺案。兇手是誰早就一清二楚,所以重點應該放在犯人如何誤導查案方向。一方面不熟悉敘事手法,另一方面螢幕也暗到讓我好幾個畫面看不清楚,有某些場景連是誰做了什麼都來不及分辨。


  好啦,其實這也不能全推給劇情本身。


  我弟在看電視的時候非常聒噪,奇奇怪怪的問題莫名的冒出來,像是在螢幕極度黑暗時他會說:「如果有女鬼出來尖叫一定很可怕。」諸如此類等等,我的精神就這樣在回應他和劇情之前來回拉鋸。仔細一想,我和弟弟一起看電視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嗯嗯,說不定我下次可以多買幾包餅乾塞住他的嘴。


  還是要反求諸己一下。


  其實我一直是個眼睛和嘴無法並用的人,看電影時如果說話有一半的機會是會錯過劇情的;也就是說眼睛雖然張開,但是沒有訊號輸入。我已經停止抱怨我弟了,現在要說的是一大早燃起的糟糕念頭造成的下場。


  記得看電影的時候我的冰沙已經變成冰塊了嗎?拿吸管吸融化中的冰塊會怎樣?


  發出咭咭嘎嘎的聲音。


  而且因為冰塊融化,要吸到東西是必得不停變換吸管的位置。隨著我調整吸食的角度,一連串類似指甲抓黑板的聲音不絕於耳。精神快耗弱的我想喝掉那杯罪惡的產物,又不想放棄電影和弟弟的怪問題。(奇怪,我為什麼要理會他,我真的想不透。)難怪電影會看不好。


  所以將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就在渾沌不明中過去了,除了最明確的動機和兇手外,其他理解的實在不多,尤其是我一直關心的誘導查案手法竟然也看不懂。還得靠上網爬文這第一百零一招爛步數。


  
  我懷著滿滿的愧疚和反省的心打這篇網誌,幸好思X冰特價短期內應該再也不會有,我也默默的發覺適合我的電影模式應該是不吃不喝封閉阿宅型(好像失焦了)。我想舉杯向梁朝偉致歉,嗯,我下次應該不會犯了。


↓對ˇ不ˇ起ˇ↓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宇宙中許多世界同時並存,世界中有世界,宇宙外有宇宙,牽一髮而動全身,充滿未知,沒有什麼是可確信的。這是黑塔系列的世界觀,或許也是史蒂芬金的世界觀。




  史蒂芬金用三十年的時間細細斧鑿了一個精緻卻又廣大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會如何在我們的面前呈現呢?


   《最後的槍客》是系列的第一部,無疑的在讀者心中對這部作品早已有先入為主的期待。而《最後的槍客》也確實描繪了世界的架構以及故事主角,但讀完後總有種複雜的感覺。不能說交代的不詳細,就單本的劇情來說,資訊已經足夠;可是更深處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弄得我不停吶喊想要更多更多。這種感覺就好像一扇門在面前,偏偏只拉開了一條門縫,從縫中可窺見門中多彩的世界,驚艷之餘當然是迫不及待的想撥開縫隙,踏出第一步。《最後的槍客》給我的感覺是很長的第一段,令我驚訝的是,它不但不令人感到不耐,反而催化讀者深入探求的欲望,實在是非常成功。








 


   史蒂芬金對黑塔世界的形容絢麗多彩,精采的比喻俯拾即是,目不暇給。除了為故事增添魔幻氛圍外,我想和主角羅蘭脫不了關係。



 


   在其他人不是死亡就是放棄的情況下,身為最後的槍客,羅蘭頑強的朝黑塔前進,不論失去多少,放棄多少,哪怕命喪途中也要追尋黑塔的奧秘;在一片隨波逐流的浪潮中,羅蘭的存在絕對是個異數,格格不入。書中一再提到羅蘭是個極端缺乏想像力的人,這樣的人竟生存在史蒂芬金精妙想像構築成的世界中,不是更突顯出他的特異與孤獨?一板一眼的羅蘭和華麗世界所擦出的火花,為小又令人難以忽略。

  
  神秘莫測的世界,未來可能是主角之一的槍客羅蘭,一大團未解的謎題。《最後的槍客》是通往黑塔微啟的一扇門,究竟將來還會有多少變數,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第二部,試圖推開大門。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華糜、放蕩的生活態度,冷峻的貴族氣質,鄙視賴以維生的人類,不屑的同時又隱含行走於日光下的渴慕,這是人類敘述下的吸血鬼。與其說吸血鬼俯視人類,不如說是人類仰望著生與死間那段渾沌不輕的界線以及對永恆的想望。


  
  吸血鬼的來源有不少傳說,和聖經相關的有兩例,第一是手刃親生弟弟的該隱,因其罪行受上帝詛咒;另一個是猶大,他因為出賣耶穌被上帝懲罰永遠不死、孤獨;狂犬病初流行時,感染者發狂的狀態也曾和吸血鬼做上連結。


   最為著名的起源地是羅馬尼亞。十四、五世紀時,瘟疫橫掃全境,在恐懼被傳染的心態下,許多還剩一口氣的患者也被封入棺墓埋葬。被活埋的人在棺中掙扎的聲音被聽見,人們撬開棺木發現屍體滿身是血、面目猙獰的死狀,殭屍夜半爬出墳墓吸血的傳言由此而生。



 


   德古拉伯爵想必是最為人所知的吸血鬼代表。正史中的德古拉伯爵是聖女貞德的戰友,百年戰爭時的民族英雄。在貞德被俘後,退隱研究煉金術,期望由寫得到點石成金的秘密,因此將大約三百多人折磨致死,最後被處以火刑,成為吸血鬼的鼻祖。


   導演柯波拉在《吸血鬼》中,創造了一個浪漫的起源。片中的德古拉伯爵侍奉主,為主出征。在戰爭期間中,留守家園的妻子誤信丈夫已死的謠言,心碎之際決意以死相殉。歸來的德古拉,眼看妻子冰冷的屍體,耳聞「自殺者得不到上帝祝福」,雙重刺激下憤而反抗上帝。誓言以血維生,在漫長時空中等待妻子在度轉世。


   不跟隨時間移動的代價就是被遺忘,古堡中的德古拉老邁醜陋,身上不合時宜的打扮,過里怪氣的聲調姿態,十足獨立於時空中的恐怖模樣。安東尼霍普金斯將德古拉那份特異與孤獨,詮釋的絲絲入扣。我們有時過於強調永恆的美好,很少思考萬一時間真無止無盡,被時光拋在背後時的煢獨與恐懼。德古拉沒有明說,但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每個動作、表情,無不透出這種老朽的恐怖。


   縱然德古拉擁有無限的時間,他依然被制約在過去。他不害怕陽光,卻必須在故鄉的土壤中休養生息;而土壤總是有根的象徵。打破吸血鬼睡在棺木中的這項設定,非常非常的妙。


   相對於德古拉,片中其餘吸血鬼就符合我們的傳統印象多了。縱情欲樂,為求永生不顧一切,心甘情願的墮落。吸血鬼族群,始於德古拉,延續四百年之後所剩的竟只是荒淫的欲樂。在唏噓之外,我不禁又聯想到德古拉被過去的制約,在群魔亂舞下,只有他屬於過去,那段擁有堅定意志的美好年代。


   是什麼造就得古拉堅定不移的意志,四百年孤寂的等待與追尋?是愛。愛驅使德古拉反抗上帝,愛給他撐過漫長等待的力量。失去愛,他老朽醜陋;喚回愛,他回復往日青春容貌。因為愛,他得到了救贖和生命的圓滿。「血即是生命。」德古拉如是說。但在了解其中緣由後,其中蘊含對生命的熱愛及「愛即是生命」的中心思想更是令我讚賞。在我欣賞過所有吸血鬼作品中,這部片的德古拉無疑是最典型、最懾人心魂的一位。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切入正題之前先來聊聊俗有羅莉兵團之稱的《神槍少女》吧。


  
  《神槍》描述一群接受改造的少女為政府衝鋒陷陣的故事,槍彈亂飛的戰鬥場面和少女與管理者的制約關係如果發生在日本總覺得有點超現實的怪裡怪氣;往下一點,弄到香港或台灣馬上變成老梗的警匪追逐,再移一點到東南亞更不用說了。但是《神槍》偏偏設定在義大利,異國美麗的藍天白雲,黑手黨與走私的美好刻板印象。背景和老梗相融,真是美妙。


   《死亡終有時》由喪夫的女主角蓮梨桑返回娘家起頭,起初一切生活愜意如常。但在父親納新妾之後,家人潛在的一面漸漸被引出。在接二連三的死亡事件中,蓮梨桑除抽絲剝繭外還得面對真實的自己。




   人人各為其利的故事放在現代像豪門爭產一般一點都不稀奇,發生在埃及卻因時代氛圍的限制意外的鮮活了起來。




   埃及根本沒有所謂鑑識科學,在很難找到證據的情況下,尋找兇手只能從「誰的行為很反常」、「誰受益最大」這些再基本不過的推測出發。主角蓮梨桑也不是神探白羅,她的思考單純,只看表面,純真如孩童,就連在最後謎底昭然若揭的狀況下還是往錯誤的方向想。




   但蓮梨桑的單純正好映襯出其他人的複雜深沉與變化。很喜歡故事中提到人對壓力的反應,因為說出來就爆了最大的雷所以請大家自己看書去。老祖母一針見血的話涵蓋書中一半的內涵,不只在埃及,現實人生中也是同樣受用。




   《死亡終有時》的英文原名是《Death comes as the end》,又是一個專屬於埃及的美好設定。埃及人意外的重視死亡,他們提早準備墓穴,葬禮的一切處理都極盡尊貴(喔,我好喜歡殺價的描寫),投注全國大量的財富。死人國度與生命循環的觀念使埃及人看似對死亡豁達,克莉絲蒂在書中深刻的挑戰了這個觀念,也使讀者去思考何謂真正的結束。




   還有一個時代的優勢是婦女自我部分,當時社會婦女大半生命都奉獻給家庭,很少思考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麼。書中這樣形容:「她們的快樂是由瑣瑣碎碎的小事串聯而成,就像項鍊上的珠子。」克莉絲蒂在書中讓曾擁有家庭的蓮梨桑做了不少關於世俗或超越的思考,甚至故事中也安排了兩位代表不同觀念的男性和蓮梨桑互動。




   曾體會過才能了解超脫的美好,老祖母伊莎和嫂嫂凱伊達,也表達了和蓮梨桑同樣的看法。伊莎的是在年歲已高,不必操持家務的情況下體會心靈的快樂。一直給人傳統婦女溫順形象的凱伊達的自白更為驚人,在蓮梨桑逼問下,她憤慨的道出男人不過是生孩子的工具,自大又不值得尊敬。顛覆刻板形象的發言,對父權角色的鄙視,激進的女權意識使時代框架地動山搖。




   克莉絲蒂的舞台設計相當精密,尤其能反映在譬喻的用法上。每一個比喻都充滿農業時代的氣味,令人會心一笑。舉例來說,新來小妾對家人的刺激被比做「趕牛棒上的尖刺」,諸如此類的用心總讓我拍案叫絕。




   書中象徵寬廣胸懷的尼羅河很美,銀色的河水,周遭多彩的土地,再遠處的偉大帝國。讀的我有點目眩,突然升起一股想在河上泛舟的情懷,想隨波擺盪,找不到盡頭也無妨吧。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巨大列寧雕像從空中緩慢接近,伸出的手好像正打著招呼;一會兒後,吊著雕像的直升機漸漸遠離,仍然直挺挺的手臂現在倒像是告別。於是,共產時代結束,夢醒了。


  
  這是在《再見列寧》一片中的重要場景,導演沃夫岡‧貝克用這樣簡單卻深刻的手法將大夢初醒的迷惑與茫然漂亮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再見列寧》內容主要描述熱中共產精神的母親自漫長昏迷醒來後,東西德已經統一,熟悉的往日情景不再。為避免母親受刺激的兒子亞列,處心積慮在家中打造一個小小的東德……


  沃夫岡‧貝克在片中精確的呈現了幾項重要的議題。首先是謊言。亞列基於對母親的愛撒下謊言,如亞列向父親所說:「一開始總是比較難。」,有了開始,接著不免是一連串以謊圓謊的無奈舉動。而亞列的母親呢?活在亞列謊言中的她,其實也為了孩子的安全編織了父親出走東德的謊言。出發點是善意的白色謊言,揭開之後難保不帶給受保護的人更大的傷害。幸好,影片結尾亞列母親眼角帶著淚光輕輕笑著:「這樣的結果不也滿好的嗎?」接受了事實,同時感動於兒子的用心。



 


 


   建築在美好事物上的謊言是美麗的;《再見列寧》中的謊言是溫暖的;但威權的謊言是醜陋的。在片中,沃夫岡‧貝克巧妙的以親情為主軸,包裝了這樣一個殘忍的事實。


  在從前的歲月裡,歷史屬於握有權力的一方;傳播媒體發達後,訊息就歸權威管轄了。亞列為圓謊所做的一切,正是極權主義對人民控制的縮影。為不讓母親發現街上的變化,亞列掛上窗簾;極權政府為切斷人民對外的嚮往,關上鐵幕。權力連事件的真假都能一句話輕易改變,明明東西德已經暢通,卻硬把西德人民說成因景仰共產政權而逃出來的難民。




   更深入一點來說,人民知的權利都被強權剝奪。像亞列對母親做的一樣,為了圓謊,連電視新聞都能移花接木扭曲事實,一般人只能在被架構好的環境中默默生活著。亞列對母親的謊言,是溫柔愛護的;強權對人民的欺瞞,像頸上令人窒息的利爪。



  亞列對逃到西德的父親,腦滿腸肥、擁有一座泳池的錯誤認知,意外的讓我想起戒嚴時期台灣認為大陸人吃的都是草根;在對岸民眾的認知裡,台灣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好在威權控制的時代已過去,縱然今日媒體還是有意無意操縱著我們的視聽、想法;我們仍擁有選擇的權力,如同片中亞列的母親,走出虛假的東德,從夢中醒來。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想知道接下來將讀到的內容是什麼,千萬不要依靠封面文案或書腰。




  在之前的閱讀紀錄裡,我曾提到幾回被宣傳誤導的經驗。但我又再次落馬了。土屋隆夫的變格作品《聖惡女》,封面寫著「最深刻的人性剖析,怪奇生涯犯罪紀實」、封底的介紹「她像散發不祥氣息的食肉植物,週遭人士一個個死於非命」,在閱讀之前我以為故事著重在女主角星川美緒的連續犯罪生涯,預期看到「女魔頭」式的書寫。一讀之下才發現所謂的犯罪是主角莫名被捲入的一起事件,主角的生涯也不怎麼怪奇。


   雖然故事內容和想像有相當的落差,但我仍然相當喜歡這部作品。可惜抱著和我相同預期閱讀的弟弟反應是兩極的,不知道其他讀過的人是怎麼想的?如果因為無法達到預期而降低了閱讀的樂趣,我想是相當可惜的。




   主角星川美緒由於特殊的生長環境及長有罕見的副乳影響,是個極度悲觀的宿命論者。為了不想將不幸帶給家人,遂離家出走,展開在風塵界打滾的生活,也因此捲入一起離奇凶殺案……




   這樣的故事說穿了實在很像台灣風行的XX水玲瓏或玫瑰XX眼系列,但土屋隆夫卻寫出了令人著迷的風味。




   首先是雙重創作的架構。讀者閱讀時的直接觀感是作家創造故事,但土屋隆夫在這裡創造出一名叫星川美緒的女性,他在書中訪問她,煞有介事的描續了她的生平。於是,作者在了解《聖惡女》是土屋隆夫作品的同時,又觀察到書中的土屋隆夫是如何詮釋這樣的一個故事。




   說到詮釋,故事中只有括弧的段落是所謂「星川美緒親口說的話」,其餘部份皆是作者根據一些片斷還原而成。這種寫法的趣味在凶案發生後尤其明顯,由於作者採順敘筆法,從目擊者報案、警方會議到警察找上美緒一路談下來,讀者不禁懷疑「既然這故事是美緒口述而成,她怎會知道警方的動態?」,接著從美緒的遭遇,讀者又可約略推知她為何知道警方辦案的過程,進而認同作者站在書中紀錄者的立場還原的情境。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推理況味。




   以土屋隆夫自己提出「事件÷推理=解決」的公式來說,《聖惡女》一書模糊不清的部份(餘數)實在太多了,主角星川美緒也好,犯人也好,我們對其深層心理一無所知。但書中作者與美緒相處僅短短數天,自然無法摸透其心態;而犯人的死亡也無法讓美緒證實一切,這樣的設定卻又允許我們一無所知。




   解謎過程中,土屋隆夫安排了美緒的前半生作為解謎的關鍵,在一片模糊中唯一清楚的部份,竟是探向另一個模糊的鑰匙。這麼特別的寫作方式,消除了餘數帶給讀者的不安;也或許這樣變格的故事根本不該以嚴謹的本格派公式衡量。




   《聖惡女》可以看作土屋隆夫創作生涯中一個相當特殊的點,提出了對過去堅持的回顧及挑戰。不論以推理小說或一般小說的標準來閱讀,都同樣光彩奪目。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有人這樣形容沙費納的聲音:「他一開口,全世界都安靜無聲。」很有震撼力吧,但是所謂的全世界說不定不包括我,因為我會尖叫。(笑)




  

  從頭開始說起好了,七年前的下午我媽在客廳大叫:「這個人笑起來好像費翔!」我馬上歡樂的聞聲而至,發現一點都不像費翔但在心裡默默的覺得他的笑容滿好看的,接著馬上被氣勢磅礡的主打歌《Luna》征服,忽略旁邊大叫「他腳好長」、「他笑了笑了」的老媽。



   以上就是我初次聽聞沙費納這個人的實境重現。過沒幾天我決定買整張唱片回來聽,唱片包裝上除沙費納的電眼外大喇喇的打上「喬治克隆尼的俊美外型」。呃,是很響亮沒錯啦,但是為了打響知名度有必要祭出明星的明星臉這招嗎?其實沙費納和克隆尼相似的大概只有髮型……



 



   對不起,費翔大哥;喬治克隆尼,你也對不起;但是沙費納只是沙費納啊。



 



   沙費納在聲樂界據說是演唱波希米亞人和尤金奧涅金成名,我從沒聽過他的版本也無法想像他的詮釋(怎麼可能有這麼嗨的魯道夫!!(毆))。如果單從跨界歌手來說,沙費納雖然是以美形為主打的前鋒,但實際歌藝好過後面那群靠著臉蛋和包裝大賣的歌手數倍。



 



   從兩千年起算,沙費納只出了三張專輯,速度算是相當慢的。從第一張《一路上有你》在跨界領域驚人的初試啼聲,創造所謂「歌劇搖滾」的新名詞、在現代與東方風格的夾殺下,稍顯無力的「給你的歌」,到今年五月最新的《夢寐以求》的中間,沙費納從環球換到BMG再回到環球,雖說環球比較機車了些,但唱片品質是較高的。這可以明顯反映在《夢寐以求》的表現上。



 



   專輯的格局很寬廣,題材在愛情外加上對自然及人生哲學的謳歌,東西方風格的曲風取得巧妙的合諧,不至於過於偏向嘈雜及過於侷限。這樣漂亮的設計,給了沙費納一個渾然天成的遼闊舞台,聲音表情中每一層的呈現是如此的有力,越往下挖掘感覺越緊密、結實;強烈的官能感受自神經末梢滲入體內,在最深處凝成一個精巧的核心。聆聽這張專輯就像在水速適中的溪流中泛舟,不論遭遇淺灘或激流,都不必擔心窒礙難行或翻覆,永遠都是恰到好處的舒適享受。



 



   下面要介紹的是經典的《安妮之歌》,這種版本眾多的歌曲最容易比較出演唱的的特色及優劣。可以注意no的唱法及轉音的部份,對我而言真是太美好了。這樣的愛情召喚,我˙投˙降。



 



Annie’s Song


You fill up my senses like a light in the forest


Like the mountains in springtime,


Like a walk in the rain


Like a storm in the desert, like a sleepy blue ocean


You fill up my senses, come fill me again.



 



Come let me love you, let me give my life to you


Let me drown in your laughter, let me die in your arms


Let me lay down beside you, come love me again.



 



Let me give my life to you come let me love you,


 Come love me again.



 



You fill up my senses like a light in the forest


Like the mountains in springtime,


 Like a walk in the rain


Like a storm in the desert, like a sleepy blue ocean


You fill up my senses, come fill me again.


.




 
  



 


  如果真要在這張專輯中挑骨頭,就是整體感覺酷似Luna但沒有靈魂的第一首同名歌曲,還有另一首合唱明顯失敗的曲子(配唱的可是Senzen Aksu耶!)。不過在這麼多的驚喜之下依然瑕不掩瑜,沙費納做了一次漂亮的轉身,我靜靜期待他接下來的作品,然後,尖叫。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June 7, 2007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June 6, 2007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June 5, 2007

e10014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